说到小区接班人的问题,相信不少业主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每次业委会换届就像在开盲盒,新班子是来力挽狂澜还是来”拆台”的,谁心里都没底。前段时间走访了几个典型社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小区,往往都有一套自己的”接班人培养机制”,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业委会人才荒的尴尬现状
在我们隔壁的阳光新城,王阿姨已经当了6年业委会主任,头发都愁白了不少。”5年来我物色过7个苗子,最后不是工作太忙就是怕得罪人。”这话听着就心酸。数据显示,超六成业委会存在”老人带不动,新人接不上”的困境,有些小区甚至出现”三顾茅庐请人当主任”的荒唐事。
那些成功的社区怎么做?
紫荆花园的案例就很有意思。他们搞了个”业委会实习生”制度,让热心业主先参与具体工作,比如监督物业维修、组织业主活动。3年下来,已经有5位”实习生”顺利接班。更妙的是,他们还设立了”双主任制”,新旧主任重叠工作半年,交接期不再是”断崖式”的。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金沙湾小区。他们在每栋楼都发展了”楼栋观察员”,这些热心居民平时收集业主意见,关键时刻就是最好的后备军。去年换届时,3名观察员直接进了新业委会,过渡平稳得让人羡慕。
破解接班人困境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要打破”临时抓壮丁”的思维。就像种菜得先育苗,业委会人才也得提前培养。第二要建立”传帮带”机制,老成员手把手教新人熟悉业务流程。第三得营造参与氛围,让业主们觉得参与公共事务不是”吃力不讨好”。
说真的,与其天天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不如踏踏实实从今天开始培养。毕竟好的社区治理就像接力赛,没人能永远跑下去,但总得有人接棒不是?
王阿姨太不容易了,一肩扛六年,心酸
楼栋观察员这招妙啊,基层声音有人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