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抵不过人靠谱?

话题来源: 【业委会】管好当下:业委会治理中无法回避的生命线

说到”制度抵不过人靠谱”这个话题,我突然想起上周跟朋友的一次聊天。他在某小区物业工作,跟我吐槽说新上任的业委会主任一来就把前任定下的垃圾分类制度全盘推翻,结果现在小区垃圾房乱得跟”战后现场”似的。这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我们总是期待用完美的制度来解决所有问题,却忽略了执行制度的人才是关键?

制度与人,谁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在社区治理中,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就能保证社区长治久安。但现实往往啪啪打脸,就像我住的小区,明明有详细的停车管理规定,但因为物业管理人员”看人下菜碟”,导致业主们经常为车位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数据显示,在北京某区2022年的社区投诉中,超过60%的问题都源于”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

仔细想想,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有意思。制度就像是一把尺子,但用尺子的人如果总是”选择性测量”,再精准的刻度也失去了意义。某社区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在业委会换届时,有近45%的新任成员会选择性地沿用前任制度,30%会全面改革,只有25%会在评估基础上进行优化。这种”人走政息”的现象,让很多社区陷入”制度重建-推倒重来”的恶性循环。

靠谱的人如何让制度”活”起来

我认识一位从业15年的物业经理老李,他所在的社区连续5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小区。跟他聊天时,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好制度是骨架,靠谱的人是血肉。”他们社区有个特别的做法:每季度举办”制度体检”,邀请业主代表和物业人员一起评估现有制度的执行情况。这种做法既保证了制度的延续性,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更难得的是,老李团队特别注重培养”制度传承人”。他们建立了详细的交接手册,记录每项制度的设计初衷、执行要点和常见问题。去年换届时,虽然业委会成员换了三分之二,但社区运转几乎没受影响。这种”人在制度在,人走制度留”的做法,或许才是破解”制度短命”困局的良方。

说到底,制度和人的关系就像茶和水——再好的茶叶,没有合适的水温也泡不出好茶;再完善的规定,没有靠谱的执行者也是纸上谈兵。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培养更多既懂制度精神,又有责任心的社区”泡茶人”?毕竟,小区的长治久安,最终要靠那些既能遵守规则,又懂得变通的靠谱人来守护。

评论

发表评论必须先登陆, 您可以 登陆 或者 注册新账号 !